中国国家画院许钦松山水工作室教学成果展 
	  
	出品人:许多思 
	策展人:方旭东 林沛锐 
	主办单位:南岸至尚美术馆 
	承办单位:中国国家画院教学中心 
	展览时间:2016年8月23日—9月9日 
	开幕时间:2016年8月23日 16:00 
	展览地点:广州市荔湾区黄沙大道15号御景壹号·南岸至尚美术馆 
	参加这次展览的艺术家包括: 
	  许钦松山水工作室高研班林沛锐(班主任),陈良宗(助教),学员张永利(班长)、吴进辉(副班长)、邱楚莲(副班长)、林瑞和、陈伟明、金伊称、唐辉、林雅京、林荣辉、谢贵彬、陈安明、李碧长、许沛波、张刚、马岚、曾海亮、高超 
	  
	  
	许钦松研究生 
	  刘峰、崔晓勇、方静雯、金丹 
	  
	展览前言  
	许钦松 
	       经过一年的学习,第二届中国国家画院许钦松山水工作室的教学工作已经接近尾声。按照惯例,我们依旧会举办作品展,出版画册,来对今年来的教学做一个总结。 
	       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构建山水画的当代意味这一话题。我看来,山水画创作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与精神,这种创新意识与精神是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前行的力量。因为,作为一个当代人,我们的创作面向当代的美术馆、展览馆,我们的创作面向的是当代人,所以,创作中一定要具备当代意识。当然,这种意识并不意味着漠视传统或者颠覆传统,相反,我认为当代山水画家一定需要具备相当的传统素养。 
	       这种山水画创作的思想贯穿于我整个教学活动。在今年,我们除了正常的课程之外,我注重于在班上举办小型的山水画座谈会,不设前提,不设长幼,大家畅所欲言,共同讨论山水画的各式问题。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让座谈会收获了不少的成果,经常能激起和补充我对山水画的思考,让我感到受益匪浅。 
	       我一直认为,一个优秀的老师授课时,他应该向学生传播的是一种精神,意识和思想,或者更高层次上讲,是一种主义。具体到山水画这一学科,应更注重对思想与认识上对学生作出影响,而不仅仅停留于技法,技术层面上讨论。在我看来,技术上的过多讨论会导致学生创作千人一面的问题,如果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都画成老师的样子,那么,这肯定是老师教学上的失败。 
	       让我欣喜的是,从本届学员创作风格、面貌上的多种探索,我知道这一年在教学工作已达到预期。 
	       这一年中,我与同学们共度了难忘而深刻的时刻,这里面即包括座谈会上同学们高谈阔论,为心中信念争得脸红耳赤的场景,亦有国家画院结业典礼上,当我们的作品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展示,同学们神采飞扬的场景,同时,也包括学期中,班上的同学陈伟明先生不幸早逝,大家焦急的询问情况,并争先恐后地送上帛金以表哀思的场景,诸此等等,都将永远珍藏在我心中。 
	       一年很短,人生很长,艺术更长。因为艺术,我与各位相聚,也因艺术,我与各位结缘。希望我们之间的师生情谊不随着毕业而变得淡薄,希望各位以后常常能与我这个老头多来往,多交流,也希望各位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一切顺利,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! 
	  
	       中国画“写生”由来已久。而散见于各种古代画论的“写生”一词常用来指花鸟或人物画,山水写生更多是与“造化”联系在一起。 
	——许钦松 
	  
	许钦松 罗浮山东眺 38X45cm 
	 
	  
	陈良宗 写生作品 38X46cm 
	 
	  
	邱楚莲 空山新雨后 68X68cm 
	 
	  
	李碧长 南昆山飞龙潭写生 40X40cm 
	  “技术上的过多讨论会导致学生创作千人一面的问题。如果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都画成老师的样子,那么,这肯定是老师教学上的失败。” 
	——许钦松 
	  
	林荣辉 车站 30X30cm 
	 
	  
	马岚 腾冲写生 40X40cm 
	 
	  
	唐辉 雨露风华 138X68cm 2016 
	 
	  
	金丹 腾冲写生 40X30cm 
	 
	  
	林沛锐 秋山塔影 
	       在我看来,写生仅仅是创作的开始,它并不是创作的结果。 
	——许钦松 
	 
	 
	 
	  
                   |